《司马光》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学反思1文本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文非常简短,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比较容易找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初步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注释、查阅工具书及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1.能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动词,了解事情的经过,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初识古文
导语: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看这样一组句子。
1.出示组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ɡ)也。
2.学生试读句子,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预设:不太好读;分开每个字都认识,组成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跟我们平时说话的方式不太一样……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简要说说句子的含义,归纳小结。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思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5.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回顾知道的传说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你们谁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举手发言)宋朝时,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急中生智,搬起石头砸破了水缸,救下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这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录在古代史书中。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大家可能看过的故事都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古代的书面语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学习中体会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齐读课题,认识复姓“司马”。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
预设:东方朔、欧阳修、司马迁、司马相如、诸葛亮、纳兰性德、尉迟恭、皇甫嵩、上官婉儿……
2.出示课件,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都担任过高官,死后获赠太师、温国公封号,谥号为文正。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践行儒学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离开了朝廷。花十五年时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过渡:伟大的人物总是在童年时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试着把句子读通顺。
4.教师检查自读效果,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朗读课文。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词,教师指导正音辨形。
马 院 落 人 丢 有 裂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广:庭(家庭)——应(应该)——座(座位)——床(床单)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3)词语去拼音,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指名学生试读课文,挑战一字不差读课文,指导多音字认读。
◆多音字:
没 mò淹没 沉没 没收 méi没有 没人 没空
得 dé得到 得知 得意 děi得亏 就得你去
de要得 了不得
(5)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听音频朗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参考注释,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下一步与同学一起研讨。
(2)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一句一句研讨,各自说一说对每句话的理解,有疑惑或分歧的地方,留待集体探讨。
2.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课文的意思。全班同学边听边思考,看哪个小组理解得更好。
< ……此处隐藏14949个字……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司马光》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