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
教学课文的2、3、4节,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能背诵这3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好词、好句、好段。
4、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能抒发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佳句。
【教学难点】
怎样将桂林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忆一下,甲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传授
过渡:
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课文。
(打开书,看第二节)
1、学第2节:
⑴ 桂林有一条玉带似的漓江环绕其间,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漓江的特点是什么?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听录音、看录像)
看录象时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让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点呢?
(静、清、绿)
⑵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老师读前半句,全班一起读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
① 作者为什么要在静、清、绿前加上真字呢?
② 比较句子。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③ 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
⑶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那么文中将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绍光泽,颜色)
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⑷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读起来郎郎上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分句,有感情地读。
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分句,读一读:
① 水真静啊,想一想哪些词应该读轻点?再读一遍。
② 读得真好,将江底的沙石读成重音,还有哪个字应该读得拖一点?
③ 很好,将一块翡翠读成重音,突出了真绿。
④ 连起来读,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读哪一部分,如全喜欢就一直站着。配乐朗读,使学生沿着音乐的情绪处理课文的朗读。
⑹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这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呢?
⑺ 漓江的水确实美极了,想不想再次荡舟漓江。放录像,师配乐背诵,使学生受音乐的感染,老师在音乐的衬托下饱含感情地背诵,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⑻ 谁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根据这道填空题试着背一下这一节呢?配乐背诵,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
2、学第3节:
⑴ 游览了漓江的水,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轻声读课文,找出桂林山的.特点。
⑵ 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个特点呢: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能在说完后发出邀请,请一些同学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吗?在讨论时配以古筝弹奏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仿佛走进桂林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① 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写出了山的形状千奇百怪。
② 把山比作屏障,写出山的颜色秀丽多姿
③ 通过危峰,写出险,通过自己的感觉写出险。
⑶ 你们一定已经对桂林山充满了好奇,让我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的美景。
(请一位同学配一下音,读一读课文的第3节)
朗读时配以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⑷ 真美!让我再来试着背背这一节。
(小组合作,上讲台背)
背诵课文时配以音乐,使学生能背诵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受。
3、第4节:
这样的美的山围绕着这样美的水,这样美的水倒映这样美的山,使你有什么感觉?(齐读第4节)配乐背诵,让学生受情绪感染。
三、总结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游览了桂林,欣赏了那里的美丽风光,会不会唱《让我》?
老师将歌词改编了一下,大家跟着音乐唱。
用《让我们荡起双浆》为背景音乐进行填词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历来为文人所青睐,留下许多著名作品,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课外书籍,请同学们两人一本,找到有关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句子,读一读,愿意读的,一个接一个自己站起来读,好吗?
3、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有着许多象桂林一样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如杭州西湖(幻)、长江三峡、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等。今天老师布置一个回家作业,去收集写著名景点的文章下节课交流。
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一起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
【板书板书】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
山:奇、秀、险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汹涌澎湃”、“连绵不时”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 听课文录音。
3、了解课文大意。
4、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5、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6、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7、自读课文。
8、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9、学习第一段:
齐读。
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概括段意。
⑶ 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⑷ 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⑸ 讨论: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边读边用着重号标。
3、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5、讨论: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6、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
8、再写桂林的山?
9、齐读。
10、小结: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
2、朗读。
3、解释“画卷”的意思。
4、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时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5、以“舟行碧波上。
6、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
2、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
(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