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02-15 13:03:44
【推荐】美术教案集合10篇

【推荐】美术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间】:第1周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1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纸盒、纸筒、彩泥等多种原料制作小房子,并为它编一个童话故事,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分类收集材料并进行相应的艺术改造。

教学目标:

1、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看、想、撕贴、泥塑、绘画等方法进行房子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能为自己的小房子编一个相应的故事。

教学重点:

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绘制不同的房子。

教学难点:

在材料基础上对房子的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盒、纸筒、瓶子等。带彩纸、彩泥、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2、教师准备一些“童话里的小屋”的故事及录像资料,准备若干摆放学生作品的场景,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出示教师制作的各种小房子,并打开门、窗、让学生看到里面住的是谁、有什么摆设。

2、请学生欣赏以“童话里的小屋”为主体的录像资料,然后请学生自由讨论:你最喜欢那种类型的房子?喜欢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怎样的色彩?

3、根据自己带的材料思考: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屋顶什么样?怎么做?(加上或剪出)门、窗分别做在哪里?(能开吗?)

二、发展阶段:

1、如果屋顶是选择剪的方式来制作,那你能够想出几种制作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多种改造方法。

2、教师演示怎样将纸盒完整的拆开并反过来重新折好、粘牢。演示最难的一种改造房顶的方法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具体示范一下怎样做能打开的门、窗。

3、请学生帮忙利用多种装饰手法进行“内、外装修”。

三、设计制作、鼓励创新:

小组合作、利用好自己准备的材 ……此处隐藏3499个字……中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要支持学生以他们的标准理解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这不仅是语言方面的对话,更是对艺术作品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开放平等的多向交流,学生才可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得更为丰富。

此外,还有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适当的加入一些欣赏课程,才能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尽情地开拓视野,从学习和感受中加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最终真正地感受到艺术的气息。

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将会有一些困难,我相信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在新课改中谱写更美的篇章。

美术教案 篇10

23、雾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九九歌》。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图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

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导读长句子。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俗()模()凝()

提()浴()摸()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

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

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理解“凇”

二、学习课文

1、欣赏雾凇,点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为什么称它为“奇观”?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

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1、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3、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4、这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5、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a.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被()。(),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上全都是()。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觉得恰当吗?

小练笔:多媒体出示,用诗词填空。

五、指导赏背

课文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体会祖国的美。

七、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推荐】美术教案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