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的理念】
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本课,通过欣赏──美读──想象,把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神奇。在欣赏中读,在读中感,在感中创。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已完成字、词、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写鸟的天堂是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强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思议画相结合等形式,自主学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⑴ 创新点:
① 课题还可以换哪些项目?
② 自由结合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③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讨论学习。
④ 切入点不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⑵ 德育点:
① 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② 适当展开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空白点:
① 导入部分留空白。
② 学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展开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 结语部分留空白。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习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习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性强,为重点、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天堂的`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3、看了课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三、学生研究体验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指生读文。
2、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⑴ 交流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⑵ 师引问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作者是怎样具体讲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
⑴ 作者见到大榕树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选择最喜欢的伙伴探究学习。
四、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段落
1、自由读,小组讨论、动笔画出重点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
(创新点、空白点。)
2、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师适时板书。)
3、质疑。
五、巩固与创新型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画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鸟生活在鸟的天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画面配音(合作表演,此处是创新点)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鸟的天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维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加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六、回归整体、归纳总结
七、体验型作业
展开想象向喜欢的小伙伴说说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课前谈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天堂)
让学生就杭州(天堂)发表见解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三、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四、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五、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
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
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
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
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
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
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
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
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
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
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
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3个和生字,理解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听录音,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
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6题。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班校对订正。
解释词语。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描写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3学习课文第二段。
听录音,思考:这一段写的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的?
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灯片出示。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在和茂盛?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不有哪些原因?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闪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题。
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鸟儿了吗?
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找到一对反义词。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作者写鸟多,用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呢?
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指名读课文。
“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依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鸟。问: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天堂。问: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你看到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呢?(板书问题)
2、真不错,从这些板书可以看出大家是爱动脑的好学生。爱动脑的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听巴金爷爷告诉我们答案吧!(生逐题回答,会得勾掉,不会的留着)看来,我们只读一遍课文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来一遍,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解决重难点
1、小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
2、小组汇报。从何处看出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喜欢?你能在文中找出说明你喜欢理由的句子吗?
(树部分)
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树的特点。
4、小结: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板书:独木成林)
(鸟部分)
5、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多啊,
这里的鸟真啊,
7、集体交流。
8、小结: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板书: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一种动态,一种静态。
1、找出相对应的部分。
2、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3、用朗读的形式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同时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五、拓展练习(作业)
目前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为当地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文档为doc格式